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布朗族服装简笔画-定做布朗族服装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和打洛等地,其余的分布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永德、双江、耿马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景东等县。布朗族的先民在古代就生活在这一地区,汉代以前的古籍上都有记载。古书上称他们为“濮”、“扑子蛮”、“蒲蛮”、“蒲人”、“扑子”等。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也很多,住在勐海一带的自称“布朗”,在澜沧一带的自称“翁拱”,住在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阿娃”等;汉族和其他民族通称他们为“濮满”或“濮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布朗族大多数人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棉语族,部分人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布朗族人的服装多是自制的土布做成的,以蓝、黑二色为主。布朗族男子上身穿对襟无领短衣,下身穿黑色肥大长裤,头裹黑色或白色布料包头。布朗族老年人喜欢将发辫盘于头顶,男子有佩带手镯的习惯。布朗族妇女上身穿紧身无领短衣,下穿黑色或带有花纹的筒裙,系一腰带,小腿上带有护腿,头挽发髻,缠大包头。她们大多爱戴银质的耳环,大耳环坠于两肩,耳环上饰以红、**花。布朗族青年女子的耳环上坠有鲜艳夺目的穗子,别具一格。

 布朗族以旱谷为主要粮食,辅以玉米、荞麦、黄豆、豌豆等。在缺粮时还采野菜。蔬菜有小白菜、青菜、冬瓜、南瓜、茄子、辣椒、韭菜、番茄等等。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如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体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布朗族喜欢饮用一种独具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的饮料——酸茶。酸茶的制法是:先将新鲜茶叶煮熟放在阴凉处,待茶叶变酸后置于竹筒中,用塞子塞紧,再用竹笋叶将竹筒包好埋进土中,三四个月后取出,即成酸茶。布朗族有嚼茶的习惯,此外他们还有嚼烟的嗜好。嚼烟的方法是将槟@pnt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槟榔果属凉性,有防虫护齿之功效)、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爵---十多分钟,吐的烟渣呈紫红色,布朗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布朗人抽烟、嚼烟不分男女老少,男人喜欢强烈、辛辣的 *** 烟味,妇女则常叼一根长杆烟锅,抽吸味软清淡的烟丝。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栏竹楼为竹木结构,与傣族大致相同。房屋样式多是上下两层,人住楼上,牲畜关在楼下。楼下地面用龙竹剖开压成宽竹板铺垫而成;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进屋必须脱鞋。楼上客厅有一方形大火塘,一家人生活在火塘旁边。屋内所有家具几乎全是竹材做成的,一般竹楼可住二十年,每隔两年就要用茅草翻盖屋顶。

 布朗族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两至三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丧葬习俗各地大致相同。人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出来。通行土葬,但凶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过去布朗族信鬼神,崇拜祖先,西双版纳布朗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这与傣族的影响分不开。佛寺以及一切制度都和傣族相仿。

 布朗族的节日丰富多彩。

布朗族土神祭 传统节日,属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择日举行。

 节日里,布朗族各家各户请巫师前来主持祭祀,而且行祭的时候其他人要回避,只允许家长和巫师留下。祭品有一只红公鸡,一升谷物,一碗米,一杯茶,半斤酒。祭祀时,要将大门关好,严禁外人进入。巫师将鸡杀,将鸡毛与内脏埋于大门右角,并口念祈语:“求土神保佑今年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祭祀完毕,将鸡煮熟,由家长和巫师食用,其余祭品由巫师带走,祭祀完毕才允许家人返屋。

布朗族宋坎节

 宋坎是来自佛教的一个词语。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属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

 当地相传天地万物是一巨神及其十二个孩子一齐创造的,后来太阳姐妹和月亮兄弟一齐出来,使人间大旱,巨神又造了弓箭,射了八个太阳和九个月亮,剩下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吓得躲了起来,人间失去了光明和温暖。巨神又招来百鸟百兽,共同去请太阳和月亮。最后,终于说服了太阳和月亮,并答应白天太阳出来,月亮晚上出来。从此,每年宋坎节,当地的布朗族都要早起迎接太阳,事先在村东搭一彩棚,在当日太阳还未升起时,人们即穿着一新,带上摆着糯米、酒、肉和芭蕉的小篾桌,来到彩棚处,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迎接仪式,布朗族人迎着太阳载歌载舞,然后就地早餐,吃完早饭,列队到佛寺中堆沙、插花、浴佛,用树枝蘸水向老人滴洒,布朗族青年男女则互相泼水,玩丢包、打竹球游戏。

布朗族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举行。

 但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过节的形式与汉族的有一些不同。节日里,布朗族还有洗牛脚的习俗。他们在过节时,由村中的老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执杨柳桃枝或黄泡树枝扫一下门庭,以示祝福主人平安、洁净,并牵一头小羊在村中游一周,把一支支的红纸做成的小幡插在各家门前。主人则把清水洒在村老年人和头人身上,意为洗去牛脚痕迹。游完全村后,村老和头人把羊牵到村外大树下宰杀,由每户凑一碗米,煮成羊肉稀饭,全寨人共同享用,以祈祷平安。

布朗族堆沙节

 云南省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属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具体日期不定,节期一天。

新年里堆沙,让佛饱食。于是形成了这种节日习俗。另一种说法:举行堆沙节是为了纪念溺于洪水的乌鸦妈妈。

 节日里,布朗族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然后到寺庙中赕佛,并在寺庙中用沙堆三、五座高约三四尺的宝塔,塔尖插几根缠着彩色纸条的竹枝。大家围塔而坐,听佛爷念经或讲历史传说。

布朗族景比迈节

 布朗语即过新年,云南省布朗族传统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举行,具体日期不定,节期三天。

 节日里,布朗族家家都要准备过节的物品,还要杀鸡、猪或牛。妇女们用糯米粉拌糖包上芭蕉叶蒸熟后互相馈赠。富裕人家还要请佛爷和和尚来家中念经。布朗族年轻人则聚集在一起跳舞,唱歌和其他的一些娱乐活动。节日的最后一天早饭后,每家要提一包肉饭到佛寺去取水,他们认为佛寺的水可以消除病灾。节日期间全寨要停止生产,如果附近村寨的傣族、哈尼族、拉枯族等前来庆贺,全寨人要热情地招待,而且把他们带来的礼物先祭祀给寨门口的村社神“代袜那曼”和建寨鼻祖“相飞”,最后才能分享。

布朗族宋初节

 布朗语,意为新米节。云南省布朗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间举行,节期一天。

 一般选择蛇日举行,因为人们认为蛇吃的东西不多,这样,粮食就会很经吃。节日里,布朗族各家各户要下地掐穗新谷子,到田里后要面向东方,把谷子带回家的路上,要边走边叫“谷魂”,一直叫进村,所掐的谷子要送到寺庙里供祭。祭过之后,就以为神佛已经吃过新米,然后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食新米。罢 ?宪尼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是日为佛祖帕召果达玛(即释迦牟尼)的逝世纪念日,每逢此日,布朗族的佛寺里的和尚要念《维先达腊》(即《佛经》),人们相继到寺里捐献钱物,以示纪念,并祈求佛祖保佑。

布朗族豪瓦萨

 布朗语,意思是关门节。云南省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属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底举行。

 节日的第一天,布朗族各家要送一对蜡条、一朵花到氏族长家祭祀祖先灵位,祭祀完毕,再跪下给氏族长象征性地洗脚,以此来祈福祉。氏族长也要说一些吉祥的话。节日这天,青年人对长辈、妇女对男人、小孩对父母兄长,都要行磕头之礼,而全家老幼要向房门、楼梯、家具杂物的灵魂叩头。布朗族人认为这样就不会被虎豹毒虫伤害,出门及劳动时也不会受伤。节日期间,严禁青年人串姑娘、结婚。

布朗族赕什拉节

 又称“赕箩箩”,“什拉”,布朗语即“箩箩”之意。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十月间举行,节期两天。

 赕什拉活动主要是祭祀超度各家亡人,节期停止生产。第一天各户请佛爷、和尚在芭蕉叶上用傣文书写已亡父母、兄弟、子女的名字,将蒸熟的猪肉分成四个小包,送往坟地、寨头、寨心和佛寺。次日,布朗族各户将已准备好的衣服、筒裙、裤子、包头和一些钱米送往佛寺。这种仪式布朗语称“守什拉”,即给亡人吃。当天晚上送供品的布朗族人住在佛寺里,期望能在梦中与他们去的亲人相见。

布朗族奥瓦萨

 布朗语,意为开门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56个民族服装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汉族

民族大事记: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2年 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

中国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有关民族事务白皮书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规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 中国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一览表

中国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一览表 中国民族贸易县(旗)、市一览表

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一览表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发展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 中国各民族文字类型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3月)

(责任编辑: 郭桢 )

E-mail推荐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