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定制家居千篇一律如何打造个性化定制设计

江苏新款衬衫按需定制-江苏衬衫基地

筛选合适的供应商和设计师

关于供应商的筛选,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们的定制家具软件。尽量选用能出3D渲染效果图的供应商,可以看到自己选的颜色和材质大面积使用以后,是否真的如想象中一样美貌。

比如大一点的厂商,用的基本上都是圆方软件(这个做软件的公司后来自己做定制家具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尚品宅配),出来的效果图基本上就是实景现场图。

稍微差一点的厂商用的可能是草图大师这种渲染效果一般的软件,但是好歹能看清楚到底有几个抽屉几个门,以及大体的色号什么的。

关于设计师也有一个辨别好坏的简单方法:好的设计师去你家量尺寸之前,首先会花上两三个小时和你聊,关于你家宝宝多大了,你家储物空间是否足够等等,了解你们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住宅需求。

如果他一进门二话不说开始和工程师量尺寸,你提任何意见他都说“可以,没问题,特别好看!”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定制家具厂商的设计师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专业,他们有的根本就是新手。犹如业内人士所言,定制家具最好的设计师就是你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后把数据主动反馈给设计师才是正解。

一般设计师,你不提要求的话,他会从产品库里面直接提取模型,随意改几个尺寸就结束了。这也是为什么你朋友家的大衣橱进深都是600mm,因为这就是衣柜深度的标准尺寸。

厨房操作台默认的标准高度是83cm,这个是中国的平均身高决定的,但是你都搞全屋定制了,肯定要来一个属于自己身高的操作台才对。

一般你不做要求的话,设计师的模型库里面,书桌的标准高度是74cm。但是每个人的身高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的人群对于桌子的要求也不一样的。

你平时是用它来看书还是画图?是用来做工程制图还是用来画水彩?是喜欢站着、还是坐着、还是半躺着办公?不同的需求对应了不同的桌子高度,所以你一定要想清楚,这个桌子将来要干什么。

而大多数衣柜都有过多的悬挂式储物空间,搁板或抽屉太少。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叠衣服习惯,平时喜欢把衣服挂起来,还是叠起来,还是随便塞成一团放。如果衬衫的储存习惯是整齐的叠起来,那么你的衣橱应该多做一些比较窄的隔板,方便储存;如果喜欢随便塞进去,可以多做一些拉篮抽屉,就算再乱也能一秒找到。

如果你书少的话,买个书立就可以满足需求,不要再花钱定制落灰的空荡荡大书柜了。如果你书多的话,最好也能和上面说的衣服鞋子一样,看看自己的书有多少,以及想放到书架上的艺术品的高度宽度也要想好。

比如这种平均分的书架,如果从空间使用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理,大格子里放小书,浪费了很多空间。设计良好的书柜,应该是按需定制,每一本书、每一副画,每一个艺术品的位置都是提前预留好了,实现了空间利用最大化。

要注意合同和后期安装

不要以为做好了自己的需求设计,就能拿到一个完美的全屋定制了。跟空调一样,定制家具也是三分靠设计,七分靠安装。

举个例子,十个房子九个斜,你家的墙一般情况下垂直度都不会是严格的90度。如果前期测量时设计师没有考虑到立柜的墙壁有点斜,最后安装时立柜右侧一条斜缝,由大到小,最宽处近1cm。最后只能拿玻璃胶补缝!

其实这种由于房屋垂直度不好,墙面倾斜导致的背板缝隙,好的装修师傅会帮你多定一块木板。然后根据你家的缝隙角度,把木板现场切割成楔子形,插进缝隙里面,再用钉子把橱柜的背板钉到这块木板上,就能够跟你家墙壁无缝对接了。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的师傅,会把这块板子做成罗马柱的样子,或者贴上封边条,基本看不出这是个缝。

这些其实都是安装师傅的水平以及细心程度决定的,对于这种后期的安装服务问题,独家秘诀就是一定要和量尺的设计师搞好关系,安装当天一定在场包了师傅们的饭。

智造辽宁蝶变记|大数据+ 智能制造,大杨集团打造世界最强服装定制企业

在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杨集团”)服装定制工厂内我们看到,工人从电脑上远程接单后,利用智能排版系统,选好一件西装所需的各种面料,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裁剪。

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我们最快的时间,4 个工作日就可以交付。一个非常快捷的生产闭环,就让消费者把定制服装从高大上的很贵、(交付时间) 很长、负担不起的产品,变成触手可达的、可以随手买到。”

创建于 1979 年的大杨集团,拥有 4000 多名员工,主要从事各类中高档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年服装综合生产加工能力 1100 万件(套),年西服出口量600万件(套),年服装定制产量 200 万件(套)。85% 以上的产品出口,是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

01 2 亿元打造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西装的私人定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大杨集团的西装订单中,定制西装占有很大比重。对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来说,私人定制这一向对小众的市场具有生产成本高、制造周期长、难以大规模生产及推广等痛点。要想破解这一瓶颈,企业必须对生产流程进行变革创新,通过发展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将供应链柔性程度不断优化。

2016 年起,大杨集团开始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累计投入2 亿元打造大杨集团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大杨集团以深度定制和即时体验为目标,打造了定制服装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Ustyylit。通过平台化发展,打通服装消费与服装设计、生产、物料、物流、客服之间的数据链,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驱动服装设计、面辅料采购、版型选取、生产组织、计划排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汇聚遍布全球的面辅料供应商、制造工厂、贸易商、品牌商、零售店铺等资源,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协同生产,实现全球服装个性化定制的按需柔性智能定制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新型的体验式服装定制服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支持深度定制与即时体验的全品类服装个性定制化项目”入选 2020 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02 智能化、数字化贯穿生产销售全过程

大杨集团通过应用自主开发的高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上层数据集成分解、底层数据汇总分析、生产过程即时更新的基于数据动态管理的数字化车间。通过加强基础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保障数据信息交换的稳定性、准确性,实现产品生产流程高效运转。

由智能化生产设备组建的规模化柔性定制生产线,满足单裁定制业务的生产工艺流程需求,解决产能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大批量生产与单量单裁定制生产的柔性组织,满足了大规模单量单裁定制化生产能力需求。

大杨集团对营销管理模式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面向全球客户和消费者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通过自主研发量体标准和量体数据系统、千万级版型数据库、字典式编码统一物料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定制服装的基础数据平台,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构建高效的营销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营销终端、生产工厂端、供应商端数据协同管理,实现全面紧密的合作。

通过逐步完善智能化生产体系,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面向客户端、供应端、生产端、物流配送端的各环节,将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后实现规模化生产,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及现代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定制服装的产品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

03 智能制造让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 时尚 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定制服装作为高端消费数量倍增。80 后、90 后消费者追求自己的服饰有个性化、 时尚 化特征,对定制服装需求更为强烈。

同时,人们体型的差异,对更为合身的定制服装需求增多。因此,服装私人定制需求端大幅提升。据测算,目前国内服装定制市场规模在 2000亿元左右。

大数据 + 智能制造突破量体、打板关键环节,柔性供应链实现定制服装的批量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定制周期。技术端的进步使得服装私人定制这一小众高端消费变为大众的 时尚 选择。

胡冬梅介绍说:“定制服装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早些年定制西装可能要三五千元一套,但是目前 2580 元就可以定制一套特别心仪的纯毛面料的西装。那么,如果通过线上一些促销活动,这样的定制服装甚至可能不用 1000 元就能买到。”

大杨集团全球营销网络已遍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单裁合作店面上千家。定制服装产品品类已由西装拓展到衬衫、裤子、大衣、女装、休闲装等 7 个品类,生产能力、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全球领先。2019 年,大杨集团单裁定制产品达到 130.4 万件(套),实现出口创汇 7000 余万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装生产企业。定制产品销售收入占集团整体业务营收比例由 2016 年的 14.1%,提升至 2019年的 36.2%,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21 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大杨集团海外服装业务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定制服装生产,依然实现销售120 万件(套)。

2021 年 10 月 ,在中国服装行业最具规格的年度盛会——中国服装大会上,担任议题主席的胡冬梅,在“智能制造与人机融合”平行会议作了开题演讲,以大杨集团的数字化改造实践,同与会者分享了服装行业智能制造的体会。

2021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每两年评定一次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第五批名单公布,大杨集团凭借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能力,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2021 年 12 月,在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装制造大会上,全国共有 12 家企业荣获“2021 中国服装产品创新基地”称号,大杨集团旗下的大连大杨服装定制 科技 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大杨集团通过加强以技术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四大创新主体建设,加强与海外专家、国内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 科技 人才的管理培育,以创意设计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形成产品、服务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核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杨集团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1 个,国家级产品创新基地 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 科技 创新服务机构 1 家,跻身世界服装行业五百强、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行列。大杨集团近年先后获得“辽宁省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十四五”期间,大杨集团将积极推进“双循环”战略,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内业务,围绕“品牌大杨、定制大杨、数字大杨、资本大杨、文化大杨”五个方面,全面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大杨集团将坚守“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继续打造以全球服装定制业务为重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促进规模化服装定制业务的发展,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为大连区域经济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Inside the garment factory of Dayang Group CompanyLtd. (Dayang Group for short), we see the workers finish tailoring a garment within one minute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a remote order on the computer, completed smart typesetting, and selected the fabrics for the garment.

“We can deliver the suit in 4 days. In this way custom-made garment becomes reachable to the consumer who had previously to spend more money and more time,” said Hu Dongmei, general manager of the garment group in Dalian.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1979, Dayang Group has 4,000 employees and its business ranges from designing, producing, selling middle and top quality dress products. Its annual output amounts to 11 million pieces or sets. It exports 6 million pieces or sets of western-style dresses. Its annual custom-made garments are 2 million pieces or sets. As the largest custom- made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85% of its products are made for exportation.

Since 2016, Dayang Group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in AI production system and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in making the enterprise an international AI garment producer in flexible customization.

By optimizing its AI production system, the group has placed its focuses on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for the sake of its customers, suppliers,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Its clients' personal needs are modulized before mass produced. Now its overall capacity in production has been increased and modernized. And the quality of its products has been improved and production cycle shortened.

Since China has adopt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a generation of young consumers has shifted their interest to personalized fashions. They are the ones who have a stronger desire for custom-made costumes and consequently there's a great demand on the part of the customers.

According to Hu Dongmei, the price is more and more customer-friendly. A business suit cost almost 5,000 yuan if it was custom made in the past,while its price has been cut in half to 2,580, even if it is of purely wool fabric. If it is ordered by online promotion, the price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o less than 1,000.

Today's Dayang Group has market networks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ts cooperative tailor shops amount to over 1,000. Its products include 7 categories of shirts, trousers, overcoat, lady's dress, and casual clothes. It has become a leading garment producer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its productivity, delivery, and quality.

Up to now, Dayang Group has 6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of national class, on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tional class, one innovation base of national class, one technical center of provincial enterprise, and on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The group is one of the world top 500 enterprises,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op 100 garment producers in China, winners of Liaoning Governor's Quality Prize, and National May 1 Labor Prize.

(Trans. by G. Q.)

摄影:李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