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包工头

丹阳西装定制-山丹西装定制

村子里的包工头甘肃是中国的几何中心,河西走廊是中国的版图中心,河里走廊里的山丹军马场以及和她遥望的冷龙岭,那是祁连之心。

我出生在祁连之心的西面一点,北面是龙首山,南面是瞭高山,两山之间是一片北高南低的平原,山丹县城就是坐落在这一片平原之中的一个小绿洲。从县城沿312国道向西3公里就是山丹火车站,火车站再往西1公里就是我的老家槐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在村庄的北面交会之后奔向新疆,我们从小就是听着蒸汽机车的咆哮之声长大的。

老家的交通在当时的中国算是很好了。东到兰州国道畅通,西至新疆一马平川,北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日可达,向南翻过祁连山可达青海。关键是距离村子不到二里路的火车站,能坐上直接通往北京、上海的火车。

我就是在1992年,坐火车去湖南长沙上中专,到了学校和来自全国六省的同学聊天,才知道火车从村边通过是件很牛很牛的事,40年前中国通火车的县凤毛鳞角。好多的人没见过火车,据说有人见了火车后大吃一惊:这家伙趴着这么长,站起来得有多高哩。小时候,老听父亲讲:如果没有包产到户,大家都吃不饱。关于我三四岁时的记忆,我能记得就是“包产到户”村里分树。当时父亲是包产到户后第一任生产队队长,领着村里一群人统计那些长在村头村尾的大树,村里有人和我开玩笑:娃子,你看见前面那颗大树了吗?你先跑过去抱住,那颗树就是你家的了。那时不知是玩笑,立即撒丫子上气不接下气跑过去,的抱住了那棵树。好多年之后,我都认为我抱紧的那颗树就是我家的。

小时候,村里人都说我父亲在大集体的时候特别懒。父亲读过三年书,算是个识字人,最早给集体放羊,结婚以后给村集体开过钢磨(就是电动磨面机)。可“包产”一“到户”,父亲像变了一个人。除了种地,农闲的时候驾着骡马车下乡做粮食买卖,后来和大大(伯伯)合伙买了手扶拖拉机跑运输,后来承包了村里的石灰窑烧石灰,后来有自建了两座石灰窑。我自上初中以后,暑假都是在自家的石灰窑给父亲打工。

父亲石灰窑上的活都是分工序包给别人的。山上的炸石头,承包给二队的志杰叔;拉石头到窑厂,按车结算;把石头装进窑也是包给五队的王叔;烧窑、拉煤、出渣也是承包;石灰烧好后出窑就是我们一家人自己动手了,因为生石灰出窑后遇空气中的水分会分解为熟石灰,出窑时机要根据石灰的销售情况来定。我们兄弟姊妹3个,两个大学一个中专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父亲烧石头烧出来。我小时候参与过父亲石灰窑上的算账,除了石灰成品的装车费其他都很简单。因为都是按窑承包,父亲把钱给领头的人,人家按出勤工日分钱。成品装卸因为时间根据客户需要,时间不定无法承包,所以是按零工计算的。我小的时候想不通,问父亲:“咱有活干,自己干就行了,为啥还要花钱雇人干?”

父亲说:“你一个人能把一整窑的石灰出完吗?”

后来我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都有时间的要求,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多人的协作才能完成。小时候经历的这些,估计跟我后来成为一名包工头是有些关系的。

父亲是在家门口讨生活。前面说过,老家的交通情况相对四通八达,父辈中有些胆子大的,就开始坐着火车东奔西走,和那些南来北往的外地人相互交流,捕捉信息做些互通有无的生意。其中有一部分机缘巧合到了新疆和青海,那里人烟稀少,好多建设项目需要建筑工人,于是我们村里的第一批包工头就这样诞生了。

这些包工头基本上和我父亲的年纪相仿,生于五十年代,上过两三年学。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人,唯一的特长就是不怕吃苦,不惜力气。那个年代,能够找到一个凭力气挣钱的差使,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一开始三三两两自己拼命干,后来活太多干不过来,就回到老家找人来干,那些讲义气、为人大方、有所担当的人逐渐成了大家公认的包工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如何成长为一个包工头?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村里的路叔和毛叔是最早出去打工的人,他俩在青海包下了一段砌石头的活,毛叔干了半年,挣了1000多块,81年的1000多块啊,据说当时一名人民老师的月工资不到40块。由于剩下的活难度大基本就是些骨头了,加上天气冷了,毛叔就算账回家了。路叔觉得回去后也是闲着,坚持把剩下的骨头也啃下了。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毛叔继续在寻找这样的机会,而路叔在回家过年之前就已经和甲方商量好了第二年的活。就这样,路叔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包工头之路。所以我觉的能吃苦而且能够保持本色的坚持吃苦,是成为八十年代包工头的首要要求。

但仅仅能吃苦还不够。能够持续不断的接上活是包工头能不能发展下去的关键。我初中毕业后去湖南读中专,与路叔并不认识,只是听父亲说路叔为人豪爽大方,与人和善。我知道的情况是由于接到的活很多,他的很多亲戚就成了他的领工。这些人中脑子灵光的、懂些施工技术的,就成为“二包工头”,也就是路叔把包到的活再包给他,自己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据说每到年关,路叔用来送礼的羊羔都得拉好几汽车。过年的时候,路叔家里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 路叔的二层小楼建于八十年代末,是村子里唯一的楼房,而当时的县城也只有县政府和邮电局是楼房。远远的看上去,路叔的房子在村子里一片土砖房的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在我读中专的那几年里,路叔在靠近国道的一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水泥厂,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成为了厂里的一名化验员。老家北面的龙首山盛产石灰石,水泥行业是县里的支柱产业,办水泥厂所需的技术、人才等资源对路叔来说都是现成的。

说实话,在老家的包工头里面,为最佩服的还是路叔,在农民包工头里面,我觉得路叔是最具企业家精神的。我有时想,路叔为什么不办一家建筑公司呢?或许也可以像碧桂园的杨国强一样持续创业,成为甘肃甚至全国的知名房企。后来我当了包工头我才知道,有时候你所做的选择其实是和你所拥有的资源和见识相匹配的。95年之后,由于招投标制度的推行,施工资质对路叔承接工程估计是个门槛,长期的在外漂泊估计路叔也厌倦了,他选择了回家二次创业。

路叔的二次创业应该是成功的。他成了我们村里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他的企业解决了村里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是那句话:在家门口,有个能持续挣钱的地方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我的伯伯一家两台车为水泥厂拉石头,尽管很辛苦但毕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假期的清晨我总能在家门口看见骑车的黄叔,他退伍后成了水泥厂的保安:我的小学老师,一位教学多年的民办老师,由于学历原因无法转正,前几年也在路叔的水泥厂工作……

水泥厂步入正规以后,路叔还没有退休。路叔在山丹马场附近的六坝滩上承包了几千亩地,种植各种果树还有各种农作物。据说种植的每个工序路叔都是不辞苦劳,就像当年当包工头是一样,领着工人亲历亲为。我有一次碰到路叔负责水泥厂业务的儿子文哥,文哥说种植业投入大产出少,辛苦一年还不够给工人发工资的。母亲说,她有一次看到路婶在街上组织人售买自产的杏子,人老了很多。

我觉得路叔不简单。他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是刻在骨头里的。尽管当了包工头有了钱,但艰苦朴素的习惯没有改也改不了。他们会一直劳作下去,只要力所能及他们会工作到无能为力。一个人碰上个偶然的机会,当个包工头容易;那个年代,当上包工头之后能赚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赚了钱的包工头,在猛然开放、野蛮生长的九十年代把握好自己就有些难度了。像路叔这样,能把握好财富保持初心实属难能可贵;能够回乡二次创业,我觉得路叔已完成了从一个包工头到企业家的转变;上了岁数后不忘初心,像褚时健一样选择扎根农业,这已经不是赚钱的问题了,老人家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念。由于各种原因,第一代包工头中成为大企业家的不多,但我们应该像路叔这样的第一代包工头们致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和先行者。

把握和运用财富是一种能力。豪德哥也是我们村里的包工头,他比我大大概十岁,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和我小叔走的很近,因此我与他是见过几面的。他的故事很有些传奇色彩。

豪德哥在村西住,虽然他岁数和我小叔差不多,但按村里的辈分应该叫哥,他和小叔一样,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那个年代,初中学习好的就考中师当老师考农校当干事(负责乡镇事物的公务员),有城市户口(非农业户口)还可以考技校进厂矿当工人,极个别家里条件好的且父母有些见识的孩子才会上高中考大学,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按村里老者的说法,考上大学的孩子祖坟上不但青烟袅袅,而且坟地藏珑卧虎。那个时候的教育从初中开始就选拔,但由于大家的条件都差不多,父母极少干预孩子的学习。教学完全是除了学校的事,家里没有复习资料也请不起家教,课后的辅导就是帮家里干农活。

在家务农的很多人和我小叔叔一样,在家务农又不甘于一辈子在家务农。父亲十四岁时爷爷去世,当时叔叔还不满3岁,父亲有时更像是叔叔的父亲。叔叔在县城和别人学着做生意,倒卖过服装、火柴,但基本上没有赚到什么钱。豪德哥和我叔叔差不多,时不时的出去闯世界,但时不时的又回到村子里,除了回来时穿着和村里人不一样之外,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豪德哥确实还是和叔叔不一样。他的父亲是公路养护段的职工,每天骑着自行车到火车站旁边的养护段上班。有个春节前,豪德哥家门前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卸下四五辆HT125摩托车。大木头箱子很沉,废了半天劲才卸下来。即便是现在,你见过有人卖摩托一次买四五辆的吗?快过年了,村里的人基本都在,这件事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原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养护段的有些维修项目允许对外承包。豪德哥弟兄四个,他父亲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老伴早亡。养护段上领导考虑到他家的困难,就把段上的部分项目按段里核定的成本价承包给了豪德哥。这一承包豪德哥就发了,年底结算后,豪德哥就给每个弟兄买了一辆宏达125摩托车。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豪德哥的父亲并不是以权谋私,他就是养护段一个普通员工,豪德哥也没有偷工减料做什么豆腐渣工程。豪德哥赚到的是国有单位与个体户之间的效率差异所形成的劳动力价格差。

这个要重点说一下,有的人对包工头有误解的原因跟不了解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当时,一方面国有机制下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是论资排辈下的大锅饭,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干,工人价格极为低廉。在国营单位同样的事情交给自己的员工做,耗时费工难管而且质量一般。若交给社会上的包工头,干得快花钱少好管理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包工头就成了高效率的代名词,国企算好的成本折半后对外承包,包工头还可以赚到钱。豪德哥第一次承包工程,虽然没什么管理经验,但那时工人老实肯干,加上豪德哥自己和兄弟们又亲历亲为,拿出了干自家农活的精神来干工程,豪德哥的第一个工程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有时候捷径未必就是正途。曾国藩说,少年时经不得顺境。太过顺利的开始往往孕育着坎坎坷坷的今后。如果这个机会是你费劲争取来的,你会珍惜也会把握,而且会想尽办法让这种状态持续。但如果这个机会来的突然的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个机会我们要慎重的去考虑一下。这个世界上买**中百万奖金的机率很小,但中了巨奖后结局好的不多。为什么?我觉得有时若省去了必要的过程,结果就不好说了。豪德哥后来的发展一直让我唏嘘不已。

赚了钱的豪德哥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庄稼地里了。养护段外包的工程时有时没有,豪德哥非常想念那些赚大钱的日子,那些日子短暂、忙碌、刺激。他开始四处找项目,最远到了新疆。下面的讲述均来自村里人,可能有所夸大,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从新疆回来时豪德哥带回来一个女秘书,各位别想多了,是名副其实的秘书。冬休时豪德哥的秘书住在家里,豪德嫂还得给这位员工做饭。据说豪德哥做通了豪德嫂的工作,说在外承揽项目,秘书是标配,没有得话人家会觉得你实力不够。豪德嫂的亲戚也跟着豪德哥挣钱,他们都证明秘书确实是负责抄抄写写的秘书。豪德嫂也看到电视里,大老板的秘书确实都是女同志。以我对豪德哥得了解,我觉得他好面子,也觉得女秘书是大包工头的标配。

新疆的活似乎进行的并不顺利。从豪德哥给我叔叔带的礼物就能看出来。刚去新疆揽到工程时,回来时的豪德哥西装革履,给我叔叔送了一把从乌鲁木齐大巴扎买的俄罗斯短剑,剑柄非常漂亮,父亲不让叔叔拿,说那是闯祸的东西。我有一次偷偷拿出来到学校里去炫耀了一次,回来后屁股差点开了花。第二年回来时豪德哥没有如约给叔叔带回俄罗斯望远镜。再后来,豪德哥回没回来叔叔也不知道了。

据说豪德哥在新疆揽到的工程没挣到什么钱,豪德哥出手大方,好多人围着他,都说有门路给豪德哥介绍工程。吃吃喝喝都是小事,关键是当时上有很多工程骗子,说有能力揽到活,以方方面面需要打点为由向豪德哥要钱。人在着急的时候就会失去判断力,抱着“梦想万一实现”的侥幸,豪德哥先前靠些运气赚到的钱,渐渐在自己组织的酒场上努力花完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到了地处汇聚成了湖海,但人走到高处就只剩下不胜的苦寒了。赚过快钱的人总是怀念那些赚快钱的时光。豪德哥开始到处借钱,借到后转手给别人,想殊一搏的找个工程,干完后衣锦还乡,重回到以前的荣光。然而,钱这个东西,你越是拼了命的想得到它,它却离你更远了。再到后来,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借钱给豪德哥了。他就算是有工程也没人跟他干了,用现在的话说,豪德哥的人设彻底崩塌了。

几年后,豪德哥回到了农村。不到四十的他,略有些谢顶,神情落寞,有时候到村里小卖铺打个麻将。农村就是这样,你可以走的很干脆,走了你也可以不再回来。但如果你回来,农村会以最大的包容去接纳你。大家回避你那时的辉煌也不再说你如今的凄惶,生活重回以前的平静。后来回家听叔叔说,豪德哥得了一种罕见的病,没过几年就没了。值得欣慰的是,豪德哥的儿子学习很好,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985院校的娃。孩子上学的钱基本上是爷爷给的,爷爷在公路养护段退休,工资挺高。一代人又一代人,都在奔向好日子的路上不断努力着。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村子很不简单。这个村子分别在1989年和2001年,该村村党支部先后两次受到表彰,被树立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个村子叫芦堡村,这个村子是一个闻名全省的富裕村。2000年初,全村集体积累已增加到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了100万元,村上拥有“沙漠公主”、“奥迪”等中高档小轿车的农户达50多户,100万元以上的致富能人50多人,还有几个千万元以上的富翁。这在南方可能不足为奇,但在整体落后的河西走廊腹地出现这样一个村子,绝对是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产生的?芦堡的发展之路,就是包工头的创业之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看到了希望,在贫穷和干旱的逼迫中决定冒险到西部创业。于是,60多名村民踏上赴青海油田“淘金”的征途,由此拉开了山丹县劳务大军“走西口”的序幕。

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八十年代初,村集体资金已增加到了30多万元,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这笔村集体资金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最终的结论是:开展二次创业。由此,这笔资金成了兴办砖厂、亚麻厂等企业的前期投入资金,开辟了创业的“芦堡之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全村拥有青海砖厂、亚麻厂、麻屑板厂和村砖厂4家集体企业。500多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每年带来600万元的收入。留守的中年人、妇女在村办企业亚麻厂、麻屑板厂和砖厂务工,成为既上班又种地的“两栖”农民。在人均4600多元的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七成以上。

我有一个表哥就是这个村的,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包工头。他成长的历程比较的励志,名副其实的从奴隶到将军。表哥是家里的长子,初中毕业后就加入到了村里的建工队。表哥从工地上的小工做起,提灰、送转、搭架子,勤快的表哥很快得到了砌砖师傅的赏识,很有眼色的、善于琢磨的他到建工队不到一年就成长为了砌砖大工,工资收入已经是小工的3倍了。

我小时候随母亲去姨妈家时,表哥刚从青海回来。大大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大大的手,母亲拉着他粗造的打手问:“工地上苦不苦?累不累?能吃饱吗?”

表哥只是笑笑。姨父慢条斯理地说:“苦也是他自己找的。”

姨父是一名老中医生,治疗消化系统的方子药到病除,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原想表哥跟他学医,悬壶济世。可表哥经常和村里那些在工地的年轻人交流,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呆在家里背那些让人头昏脑胀的药方,想想都无聊。面对表哥突然长大的叛逆,稳重、豁达的姨父表示无能为力的无奈与支持。

谁也没有想到,在建筑队上砌砖的表哥砌出了名堂。他首先学会了看工程图纸。有一次施工员放线有误,致使表哥砌了一下午的墙被拆了,从那以后,表哥砌墙之前非要自己看图纸,复核无误后才开始干。从简单的平面图,到更为复杂的结构图、剖面图,再到整体的水暖电施工图,表哥很快从一名砌砖的师傅变成了一名得力的施工员。

当上施工员后的表哥,继续表现着他在建筑行业的天赋。刚开始他能准确估计砌体所需的砂浆和砖块数量,后来他能准确计算每层所用的钢筋和混泥土数量,再后来整栋楼的所用的材料他都能随口说出,工程干完后大概用了多少工人、都是什么工种、什么时间进场他都了做了详细记录。这样成竹在胸的技术员谁不喜欢呢?经过几个工地,表哥已经从一名出色的技术员蜕变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建筑项目工长。

工地上的工长基本就是整个工地的施工现场的组织者了。从材料计划到施工器具配备,从工人安排到成本控制,表哥显示出了超凡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建设单位的领导喜欢这样一位砌砖师傅出身的、做事踏实可靠的工长。从工长到包工头,有的人花了一辈子时间,有人只需要一顿酒的功夫。92年我考上中专时,表哥已经是芦堡出色的包工头了,应该属于他们村里统计的百万以上的致富能人了。

非常可惜,在房屋建筑上自学成才的表哥,有专业天赋的他在挖到第一桶金后,没能跟上后来建筑市场的发展,在2000年后收工回到了县城,买了城里最早的商品楼房,给儿子买了车在县城跑出租。和表哥同时期的包工头,有的回乡创业,开砖厂、开石材场、搞规模农业,还有的搞地产开发,包工头群体是小县城的精英群体。

个人觉得更可惜的是芦堡村的那些村办集体企业,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由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在新世纪开始后不到五年时间渐渐消失在市场化的硝烟里。

笔者前不久,走进位奇镇芦堡村,一条条水泥街道干净整洁、一盏盏新式路灯巍然挺立、一排排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给人美的享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广场更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芦堡村作为山丹县创建的首个全国文明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特别重注挖掘乡土文化元素,不仅收集了很多村民闲置的旧农具、老家具,还把之前用过的旧涝池重新改造,这样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又展现了对民俗文化的传承,还打造了一处群众农闲时可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看到广场上成列的好多老物件,就能想起我们年轻时候的好多事情,看着它们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情,很形象也很有意义,孩子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长辈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当年的创业者、在芦堡村生活了60多年的张天文老人说,看着村子越来越好,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还能起到美化村子的作用,很是开心。我突然间想起那一句:只有时代的某某某,根本不存在谁谁谁的时代。

2014春晚有哪些明星

2014春晚众星云集,譬如开场歌舞《过年回家》表演者:、王力宏、殷桃、周冬雨、窦骁等众星,歌舞《让我们舞起来》演员宋祖英等等。

1、(Vicki Zhao),1976年3月12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导演、监制,毕业北京**学院表演系,并取得北京**学院导演系硕士学位。1993年,出演个人首部**《画魂》,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

2、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民族声乐博士学位。第九届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委员。

3、王力宏(Wang Leehom),1976年5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祖籍中国浙江义乌,华语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影视演员、导演,拥有威廉姆斯大学和伯克利音乐学院双荣誉博士的学历。1995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情敌贝多芬》,从而进入演艺圈。

4、殷桃,1979年12月6日出生于重庆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戏剧系,中国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2002年,凭借话剧《我在天堂等你》获得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表演奖、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奖优秀女主角奖。

5、窦骁(Shawn Dou),1988年12月15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华语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

2010年,出演个人首部**《山楂树之恋》,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获得第5届BQ红人榜颁奖盛典年度**新人奖。

考研二战失败,痛哭了一场,感觉人生一黑暗。好害怕,还没敢告诉父母成绩,不知道该怎么说,没脸面对他们

我是17年毕业的,16的时候就该考研究生了,可是我固执不肯考,在外实习到了毕业才觉得考研才是对的,辞了职,离开了北上广,带回了所有的家当,回到了家里准备考研,半年准备,看着同学工作的工作,考研的也已经上了学,而我昨天看了成绩,还是失败了,被家里所有人痛骂一夜,我的人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走了。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职场穿衣那些事 摘自linkedin 公众号

穿衣影响收入?这可能是真的

2018-02-05?晶美同学?LinkedIn

谁都曾有用力过猛,胡乱搭配的时候,那或许是对自己个人定位的过渡期。

有段时间,我试过撞色款,大概也就是色彩偏饱和一些的紫色和不太温暖的枣红。那色猛劲的,我朋友一见面就差点唱那出著名曲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当然,工作后也会和周围环境比对比对,就像性格在职场历练中会磨合变得稳重,衣服也会随之换成符合工作状态的。(然后周末继续张扬自我)

我们公司全员开会时有一道奇特的风景:

左边一片是姹紫嫣红外加东倒西歪,右边一片是整整齐齐黑白灰三色,两边泾渭分明,反差特别明显。

左边的就是YouCore的运营团队,不仅穿着各异,坐姿、打扮也是各有千秋。右边的是尔雅的顾问团队,一眼望过去基本都是西装外套,坐姿挺拔,连相貌都挺一致。

我们内部开玩笑总是说,咨询顾问就是靠外表吃饭的。

“总得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嘛。”刚从客户那儿赶回来的顾问们说话时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

这是大实话,顾问在客户那儿就是按人头卖的,签合同时价格明细那儿一清二白,就看你值多少钱。

一、职场着装体现身份标识

听起来不免太过凶残,但毕竟高级的咨询顾问一天的费用甚至可能抵得过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的收入。真金白银下面,反映的也是最真实的职场状态。

职场上怎么穿,特别是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时的装扮,它承担的作用不再只是形成吸引,更重要的是要迅速建立你的身份标识,获得认可。

而一个人外部形象如何,是非常容易和你的背景及工作能力挂钩的。

这还仅是个人层面,往大的方面说,很多客户只通过基本的衣着打扮,就已经判定了你的公司服务在哪一个级别。

港真,这不是势利,而是整个人类的惯性认知,“这个人气场强,他的衣服看起来好高级,那他能力一定不差!”?

而当你着装得体,真的会给你带来更多机会,因为:

着装得体能降低对方对你的认知成本。

着装得体会让你潜意识下的表现更为出色。

二、着装得体能降低对方的认知成本

美剧《豪斯医生》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资深医生M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一天早上他心情低落地往医院赶。

就在他准备过马路时,突然听到对面有人在求救。M闻讯赶过去,看到呼救的女儿旁躺着已经晕倒的母亲。

但在表明自己的医生身份后,我们在这位年轻女儿慌乱的脸上,依然能清晰地看出她见M衣冠不整、胡子邋遢后的疑虑。

这时,M的一位同事恰巧路过,于是是这位着装更为“professional”的同事对病人进行了紧急处理。但遗憾的是,这位母亲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而亡。

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 M的医救水平更高,如果是他出手的话,或许可以救下这位母亲一命。这样一看,这位女儿未免太过以貌取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是上帝。当置身于类似的局面中,我们也极有可能和这位女儿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这才是符合大脑的正常认知。

人的大脑存在着一种基本智能:模式识别。

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万千事物中找出模式,探寻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赋予其意义,这样就缩短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贴标签”就是人类模式识别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常通过“贴标签”来实现对人或事物的快速归类。

当看到过不少职场精英都是商务西装的装扮,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地就是把“商务西装”当作了“职场精英“的标签。

而当你的形象符合对方的标签设定,他对你的第一认知就是“嗯,这是位职场精英”。

我讲这个并不代表我是外貌协会成员,鼓励你以貌取人。只是,你心灵再美,道德再高尚,别人也无法一眼就看出来哈。

很多时候,我们连女生妆容背后的样貌都看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别人能一下子看出我们的专业、看到我们的心灵呢。

即使是以节俭著称的总理也相当重视着装对一个人形象的影响。

周总理之前的副官、后来的行政秘书何树英在《走下圣坛的》中回忆:

进城后,我从副官转做行政秘书,和总理谈话后,他便交给我一项工作,“我参加活动多,仪容是否整洁,国内国外都注意;给你们提个要求,我的衣服一定要能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

交代完罢,总理还亲自和他一起到裁缝店挑选衣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穿着风衣的

三、着装会影响我们潜意识下的表现

得体的着装不仅能够降低对方的认知成本,还能让你潜意识下的表现更为出色。

为什么古代查案升堂时一定要穿官服?为什么现在医生、警察、法官都要穿制服?

因为当我们的外表与扮演的角色贴近时,我们的心态也会不自觉地和角色融合。

我们每个人都在本能地进行印象管理。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避免这一点,我们会本能地让自己的行为与形象保持一致。

这也是为何演员一定要穿上跟角色一致的服装后,才能表现得更好的原因。

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网站上的一项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穿上白大褂时,医生们认为自己的表现会明显地比自己身穿艺术家的休闲服更好。

同时,这项研究表示,穿上不同的服装甚至会影响你的认知过程。这种现象被称为“穿衣认知”。

就是说,如果在脑子里将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 Prada)或者菲比·菲罗(Phoebe Philo)的设计系列与强大的智慧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话,在穿上普拉达百褶裙或Céline夹克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性格属性。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同样提到一个类似实验:

直接让居民给癌症群体捐款,多伦多郊区仅有46%住户乐意。而如果前一天让他们戴着一个翻领别针宣传这项活动(他们是自愿的),那愿意捐款的数量是前者的两倍,高达92%。

因此,做到让自己的着装得体,与自己的职业角色一致,更有助于你对职场角色和岗位的胜任。

四、职场穿着要穿出自己的辨识度

我大学里有个室友,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出去逛街,一周添置一件新衣服是标配。用她的话来说,一件衣服穿一个季度就已经过了流行期了,所以她的衣服经常是一个学期就翻新一次。

虽然当时觉得她穿得漂亮,但现在却没有什么大的印象。

也就是进入职场的这两年,明显觉得她开始有自己的风格,不再跟随所谓的潮流,反而大都是基本款。甚至有一次听她抱怨:哎,感觉衣服越来越难买了啊。

一起的几个朋友连连点头。大家赞同的是: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新鲜感,职场上最重要的却是标识度。

那么在职场上如何树立自己的标识度呢?给你3个小建议:

求质不求量

要选定适合自己身材、职业形象的衣服版型和穿衣风格,不要太追求所谓的趋势和潮流。明星们穿着很知性的服装,穿在你身上可能就像一个破布麻袋。

你可能会说,版型好看的衣服都是大牌居多,买不起啊。

其实,即使对一个刚入职场的女生来讲,买衣服的开销一个月普遍也在700元以上,一年大约8、9千,毕业几年升职加薪后买衣服的开销就更多了。

细细算下这笔账就会发现,如果你能做到断舍离,将自己的衣柜保持少而精的话,这笔开销完全可以买几套有版型、有质感的衣服了。

参考职场精英们的穿着

假定你不确定自己穿什么样版型的衣服合适的话,还有一个捷径,参考电视剧里职场精英的穿着。

要论职场穿衣风格的高级感,《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唐晶和《欢乐颂》里面的安迪可以说是女性职场穿衣的风向标了。

《我的前半生》唐晶

当然,不是提倡咱们一定要去买名牌,关键是可以学她们的搭配,因为这些基本款的版型在很多平价品牌中都是有的。

像唐晶那样太正式会不会过啊?写这篇文章时,我们的实习生饭饭就聊起了这个话题。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穿着太过,不符合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时,可以参考下面这个穿衣标准:不要按你现在做的工作,而要向你想从事的工作看齐。

风格统一,简单颜色简单剪裁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应该穿什么,那就保证风格统一,简单颜色简单剪裁就行。

民国时有两个大才女,林徽因和张爱玲。关于着装,张爱玲甚至以一篇《更衣记》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但当后人提及两人的穿衣风格时,常见的评论却是张爱玲失于奇特(奇装异服)。

细究林徽因倾倒众生的美,除了诗书国学浸润出的超凡气质外,她高超的穿衣境界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服装上从不刻意剪裁太过,材质上以丝绸、棉麻为主,颜色上以黑白相配。

当然从生活态度的角度,我对张爱玲的穿衣方式绝对是击节赞赏的。

但职场却不是一个体现个人主义的地方,普适性强的还是极简风。不然穿成这样,你是来上班,还是来走秀呢?

再提个醒,牢记三色标准,一定要避免出现大面积的花纹,或是花红柳绿这样的尖锐色,去除掉多余的元素、颜色、样式和纹理,让每一件衣服都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够塑造最简洁的搭配。

以上3点方法,男女通用。

但说实话,男生的衣服可能更好买一些,因为没有那么多款式的诱惑。

职场上,着装重要吗?

非常重要。当你在一个相对不那么熟悉的环境中,你的穿着就代表着你的影响力。

得体的着装不仅能够降低对方对你的认知成本,树立你良好的形象,更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表现。

职场着装,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less is more,一定要学会断舍离。

本文作者晶美同学 。转载自公众号“YouCore”(id: YouCore),个人核心力赋能平台,一个老板、副总裁、总监们偷偷关注的公众号。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来源于原作者、影视截图和yestone.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来自职Q用户:吃货大白心理学

财权txt全集下载

财权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省城拜访(3)

杨一帆谦让地说:“你们女同志的衣服我可选不好。”

“你就站在男人的角度帮我参谋参谋!”赵山丹十分信任杨一帆。

在女装专柜转了一圈,杨一帆建议赵山丹不要穿西装,太正式,缺少女人味,指着一件粉红色毛呢套裙让赵山丹试穿。

本来,赵山丹里面穿着一件白色高领毛衫,一束乌黑秀美的长发很自然地搭在肩上,丰满的胸脯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再配上这件毛呢套裙,宛如仙人,更显得妩媚动人,惊得杨一帆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

赵山丹试完衣服一抬头见杨一帆正看着自己,脸立刻红了起来,转过身温柔羞涩地说:“怎么看人家呢!”

杨一帆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憨笑了一下把脸扭向一边。在对待女人方面他是一个严肃谨慎的人。在学校只对自己的初恋对象葛悠蝉这么大胆地近距离看过,对妻子杜翠萍在结婚前他都没有肌肤接触。所以,杨一帆对自己今天的失态觉得有些意外,不过赵山丹的确很美。

这时,李加华他们也过来了,看着赵山丹穿这套衣服,滕飞上下……

2010春晚节目单

主持人:周涛 朱军 董卿 张泽群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0:00 1、开场歌舞《虎跃龙腾贺春来》

主持人串联:周涛 朱军

20:07 2、相声剧:《不能让他走》 冯巩、刘金山、邵峰、阎学晶、韩雪

主持人串联:董卿 张泽群

20:21 3、歌舞《让我们舞起来》演员:宋祖英

主持人串联:周涛 朱军

20:26 4、小品:《一句话的事儿》 郭冬临、牛莉、刘鉴

主持人串联:董卿 张泽群

20:40 5、歌曲:《相亲相爱》 孙楠、容祖儿、王力宏、余翠芝

拜年榜(一)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0:47 6、舞蹈:《玩具店之夜》

20:52 7、相声:《和谁说相声》表演者:姜昆、戴志诚、赵津生

21:00 8、舞蹈:《荷塘月色》

主持人串联:董卿 张泽群

21:10 9、歌曲:《传奇》 王菲

主持人串联 周涛 朱军

21:15 10、小品《我心飞翔》 殷桃 闫妮 刘敏 柴权 刘思言 陈维涵

采访国庆飞过天安门的女飞行员:周涛 朱军 16女飞行员

21:25 11、歌曲《祖国万岁》 韩磊

串场节目:道德模范 海地英雄家属

21:31 12、民族歌舞大串联《和谐大家园》《壮乡美》《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妹妹的山丹花儿开》《幸福生活亚克西》

拜年榜(二)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1:41 13、小品《五十块钱》周锦堂、尹北琛、李铁

主持人串联 周涛 朱军

22:54 14、《再聚首》串烧 小虎队

22:00 15、近景魔术 《壶!壶!壶!》演员:刘谦、董卿

主持人串联 周涛

22:12 16、舞蹈:《跳春》表演者:虾嘎等

主持人串联 张泽群

22:18 17、小品:《家有毕业生》 蔡明、郭达、郭笑、黄杨

22:29 18、歌曲:《幸福》 张也、吕继宏

拜年榜(三)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2:35 19、舞蹈:《追梦》

主持人串联 董卿 张泽群 串场节目:上海世博会

22:40 20、歌曲:《微笑》 毛阿敏

22:44 21、杂技:《试比天高》

22:49 22、互动节目 《百家姓》周涛 朱军

22:52 23、歌曲:《龙文》 谭晶、陈奕迅

主持人串联 张泽群

22:56 24、戏曲:《红楼赞花》 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韩再芬等

主持人串联 朱军

23:06 25、小品 《捐助》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孙立荣、于洋

主持人串联:董卿 张泽群

23:27 26、歌曲:《拍拍拍》 解晓东、蔡国庆、王丽、吴娜

23:31 27、歌曲:《阳光路上》 阎维文

拜年榜(四) 任鲁豫 欧阳夏丹

23:37 28、儿童歌曲联唱 《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春天在哪里》《在灿烂阳光下》李谷一、胡松华、李丹阳、林妙可、李木子等

主持人串联 周涛 朱军 董卿 张泽群

23:44 29、歌曲:《走向复兴》 戴玉强、殷秀梅

零点倒计时 6主持人

24:00 30、歌曲:《盛世欢歌》 郁钧剑、张燕、陈思思

主持人串联 周涛

24:15 31、相声 《大话捧逗》贾玲、白凯南

24:25 32、网络歌曲联唱 《一亩田》《婚礼上的歌》《幸福两口子》 汤潮、庞龙、吕薇等

24:35 33、舞武:《对弈》

主持人串联 朱军

24:42 34、歌组合《美丽之旅》《彩云之南》《姑娘我爱你》《天蓝蓝

主持人串联 朱军

24:46 35、相声:《超级大卖场》李伟健、武宾

24:53 36、歌曲:《我要歌唱》等 表演者:师鹏、熊汝霖等

24:56 37、歌曲:《春天的芭蕾》表演者:王莹、幺红

主持人串联 6主持人

01:00 38、歌曲:《难忘今宵》 关牧村、佟铁鑫